華爾街日報:論名校畢業身份與工資收入的關係

華爾街日報:論名校畢業身份與工資收入的關系

0 則留言

曾經我也是個會無論如何都想要幫學生申請進入名校的頂尖顧問。過去十年,經手過申請名校的同學算不清了,錄取的學生也算不清了,幫同學申請到名校已經不是一個讓我可以炫耀可以有成就感的事情。但現在的我,更在乎同學們想要唸的是什麼。是什麼改變了我的想法呢?下面華爾街日報的調查內容值得家長們思考

其實孩子們的熱忱才是有好的成果的基石!

現在的環境真的變化很快,以前我們這一輩人以為的鐵飯碗,將來很可能就是失業的高風險群。我們曾經覺得沒前途的主修或是興趣,未來很有可能就是個鑲金的搖錢樹。

家長們在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大學時通常會被一條定律所左右,那就是你讀的學校名氣有多大,你畢業後的工資就有多高。

因此,家長們盡可能地嘗試一切方法,力爭將自己的孩子送入最好的大學。他們覺得,就算現在他們為自己孩子所付出的學費高昂,這也是在為孩子未來的高工資打基礎。

但是,這條定律並不是永遠正確的,如果大學生一味盲目地遵從它,他們在畢業進入社會後所要承擔的壓力要比普通學生要多得多。

1名校畢業就是高收入的保證?

在對幾千名在校大學進行分析並追蹤其畢業十年的狀況後,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對於某幾個職業來說,名校學生的薪酬水平的確比高人一籌,然而在其他幾個領域卻沒有絲毫區別。

尤其 對商業和文學藝術領域來說,名校出身的確對於學生未來的工資高低有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對於諸如科學技術、工程、數理領域而言,這方面的公司、機構並不很在意大學畢業生是否來自名校——薪資的評定標准也遵從一樣的理念。所以家長們爭相讓孩子就讀名校的舉動可能也只是勞民傷財罷了。

在其他幾個方面,學校名望和未來薪酬之間的關系也是剪不斷理還亂。實際上,學生們並不能如願地進入名校內他們中意的主修。

首先,對於未來的種種考慮削弱了他們做選擇時的價值觀;其次,一些因素干擾了學生們對於主修的選擇,諸如選擇這個主修,它的畢業時間要比另一個專業要晚,亦或是它對於學生來說根本就是個沒興趣沒法畢業的領域。

這種種擔憂困擾著學生們,往往會使他們慢慢淡忘或者完全不考慮未來可能的薪酬優勢。

2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重視大學的聲望?

作者跟蹤調查並分析了7300名大學生畢業十年以後的去向,將他們的主修分為一下幾個類別:商學、工程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教育學等等,同時將大學分為三大類:包含了精英大學和高競爭性大學,中等錄取要求型和低要求型。

調查結果令人大吃了一驚。 對於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相關的專業來說,平均工資並不會因大學類型的改變而發生很大的變化 。例如,作者發現以上三類要求程度不同的大學中,它們的科學主修未來平均薪酬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工程科系畢業生也存在同樣情況,只是他們的工資水準在中等和低等型學校中有些不同。

那為什麼會出現此類情況呢? 對於有潛力的員工來說,在這些主修中就讀的技能性學生往往要優於名校畢業生,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學校所設置的課程都是標准化的,而學生們所要學的專業知識也大致相同。

出於這種考慮,學生們並沒必要就讀盡可能好的大學來確保未來的高薪酬。

這個調查結果對於一意孤行的家長們來說,有著意味深遠的含義。家長們應該明白一點, 一味地追求名校夢會給孩子們帶來很大壓力,對於收入不高的家庭隨之而來的是大量不必要的債務。

舉個例子,如果一名工程學畢業生選擇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而不是德州農工大學,他的選擇會使他的工作起薪浮動上下1000美元左右,但是學費上的差異卻超過167000美元之多。為了這點微弱的工資優勢,你得在這之前先工作150年來彌補學費差距。

換而言之,對於其他領域來說,它們的工資遠景會因學校的不同而發生很大變化。除去之前說的科學、技術、工程、數理專業,其他領域非常關心應聘者的畢業院校。

畢業後 工資水平懸殊最大的主修要屬商科 ,從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比從次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平均多賺12%,比一般大學畢業生多賺18%。於此類似,對於社會科學領域的畢業生來說,從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比從次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平均多賺11%,比一般大學畢業生多賺14%。

對於 教育學主修 的學生來說,工資差異百分比分別為6%和9%。在 文科畢業生中 ,雖然重點大學的學生沒比次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多賺多少,但是前者比一般大學的學生平均多賺11%。

造成畢業生薪資水平懸殊的原因有很多,在商界中畢業於名校的雇員會為公司提供優秀的校友資源,並挖掘他們成為潛在員工。在其他幾個領域,名校畢業生可能幫其公司爭取到更優質的同齡人群、老師、大學資源。至少在社會科學和人文領域中,名校生能更輕易地獲得一些研究生項目。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在選擇這些專業時挑一個名氣更響的學校是較明智的選擇。

3執著於大學聲望,可能帶來什麼樣的經濟損失?

從以上所有的研究和例子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家長們非常有必要做一些數據分析後再做決定。

因為選擇大學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其幾十年中所做的最大的一筆投資之一,因此學生和家長應該要收集足夠的資料,從而進一步估算出大學的學費支出和畢業後的期望工資。

每所大學都為父母們提供了用來估算學費的計算方案,同時也會提供有關不同學院或專業的畢業生平均收入情況。此外,許多學術部門也在追蹤大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比如你可以知道:和哈佛大學的文科生相比,畢業於科羅拉多大學的文科生,有多少可以去從事教學工作。

但是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數據都只是平均值,任何一個人的工資可能或高或者或低與這些數據。而且還存在著一個關於機會成本的問題:當孩子選擇一個主修時,家長一定會考慮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從該科系順利畢業,因為如果就讀該科系所花費的時間延長會導致學費的增加,同時也會降低潛在的未來工資水準。

舉個例子:一名學生正在猶豫是要進工程學專業還是經濟學專業,然後突然想到修完工程學所花的時間通常要比經濟學多花一年。根據PayScale.com統計,2015年經濟學畢業生的起薪達52100美元。所以相較於經濟學專業來說,如果要多花一年時間來攻讀工程學,畢業生就會晚進入勞動力市場一年,機會成本就是52100美元。

如果工程學畢業生每年比經濟學畢業生多掙10000美元,那麼他們要花5年的時間來彌補工資缺口。如果這名學生是在一所重點大學就讀,那麼將所有的學費和生活費累加到一起,所花的時間也許更要長達十年之久。

4大學聲望除了影響收入,還會影響什麼?

家長們還應該明白, 即使孩子進入了理想大學,這並不能保證他們攻讀理想的主修。

在某些大學,熱門科系往往招生人數有限,這就意味著即使是被學校錄取,還需要再次面臨科系選擇。基礎課程的人數通常在錄取過程中占據很大一部分的比重,所以學生們需要根據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成績,估計自己被熱門主修錄取的概率。

此外,很多學生熱衷於獲取某一學校的大學文憑,是因為它能成為更好的研究生項目的敲門磚。有人選擇讀文科,認為這會為以後攻讀法學打下基礎,因此學生並不是特別關心在大學階段能在那個領域學到什麼知識,浪費了許多大學四年的寶貴時間。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經濟壓力只是家長和學生負擔的一部分, 學生的精神和心理壓力不容忽視 。在競爭性強的院校裡自然佼佼者雲集,許多高中時期的尖子生會發現自己竟處於中下游水平。這種心理上的適應與調整才是最困難的。

所以,學校是否能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融入新群體,體驗全新的校園生活等,這種精神上的益處遠比大學畢業後的經濟回報有效得多。

最終,擇校還是要基於學生的天資條件,興趣愛好。家長應該評估的就是進入一所大學會對學生的未來產生何種現實情況和身心健康的影響。

關於我

Jason (資深遊學留學策略規劃師)

Jason從2007年開始從事教育顧問的工作, 我沒有顯赫的家世, 沒有國外名校碩士的光環, 我的成績平凡. 所以對於正在掙扎的你, 我更能感同身受. 我沒有辦法把不是學霸的你包裝成學霸, 因為那個不是你. 但是, 我擅於發掘你在生活中的閃光點, 那個你一提起就會閃閃發光的特點, 那個你說出來就會讓審核委員眼睛為之一亮的特點. 就算最終沒有受到審核委員的青睞, 但是我相信, 出國留學的申請就是一次對自己最好的探索, 對自己最深刻的發掘, 發掘自己的優點, 發掘自己的過人之處, 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讓自己努力變得更好. 現在我邀請你跟我一起來發掘美好的自己, 發掘那個閃閃發光的自己.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